新闻咨讯

荣和历史文化故事

时间:2021年05月27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2006年茅台利润超过五粮液

2008年茅台销售收入超过五粮液

 荣和历史文化故事

茅台历史文化故事: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义和荣和争奖章,经贵州省民国农商部刘显世

裁定,奖章由仁怀市商会保存,成义和荣和拥有荣誉权,可使用金奖名称)

1935年:用美酒慰劳红军

1945年:双十协定,蒋介石用“荣和酒”招待毛泽东

1949年:开国前夕,周恩来钦定“荣和酒”为国宴用酒

1952年:毛泽东出访苏联,赠“荣和酒”给斯大林。

1951年:政府收购成义烧房。

1952年:政府没收了荣和烧房(地主成分)。

1953年:政府接管了恒兴烧房的资产。

把三家烧房合并,组建了贵州省地方茅台酒厂。

1954318日,茅台酒厂工商注册成功,商标为“五星”,但是为了出口,贵州外贸部注册了“飞天”商标,并沿用至今。

当时的三大烧房各有其市场区域:恒兴(南边),成义(仁怀当地),荣和(重庆、当地)。其中荣和是当时价格最高、品质最好的酱香酒。作为高品质和红军情节,使得茅台厂成立之后开始供应政府和部队。

 

品质:核心产区(气候、赤水河、土壤、红缨子高粱)

茅台酒厂和仁怀政府商议将7.5平方公里作为核心产地,后来在仁怀市其他酒厂的抗议之下,扩大核心产地15.3平方公里。

 

关于茅台酒的对比:

珍酒(遵义市):茅台酒厂为了产量,欲建立第二个茅台酒厂,选址在遵义,将采用茅台酒厂的原材料和工艺,但是由于气候和土壤等因素无法在遵义做出一摸一样的茅台酒,后茅台酒厂放弃遵义的厂,赠送给遵义政府,就是现在的珍酒。

郎酒:(分青花郎和红花郎,高端是青花郎)被称为川牌酱香,在茅台酒厂下游30公里处,古蔺县志283页记载:1925年,荣和酒厂派技师张子兴到郎酒前身汇川沼房去指导工作,当时的汇沼房只有1口窖池。1935年,荣和烧房再次派技师到汇川沼房当师傅,加上四川本地的师傅,就形成了川牌酱酒的名声。

 

关于1963年这个分界线:

1963年以前没有7次取酒。

李兴发时任茅台酒技术副厂长,大学生季克良进入技术小组,在国家提倡大节约的前提下,开始物尽其用,采用7次取酒法,并开始整理一套系统完善的标准工艺体系。1980年左右才形成现在飞天茅台的口感。

 

现任荣和董事长陈云强其舅舅于五六七十年代在茅台酒厂任财务科长;陈云强老婆的表哥周开良就是当时茅台酒厂的厂长。

 

1963年以前老茅口感入口柔和,微甜,用好的基酒把苦味压住,使焦糖香出来。

 

酱香酒酿造出来大概是四十七八度到五十七八度,对它进行勾调,达到53°。而浓香型和清香型白酒原酒出来是七八十度,必须加水进行稀释。

 

关于窖池:

为什么五粮液的窖池有四五百年,荣和的窖池只有几年?

浓香型和清香型的的发酵需要窖池里有窖泥,窖泥里的微生物是酒香体现至关重要的部分;而酱香型的酒不需要窖泥,窖池里都是石板,它的微生物是从当地的空气和红缨子高粱生长的土壤里带来的。

 

 

茅台酒的商标,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个花瓣形的图案内,书写“贵州省茅台酒”几个楷书字样而已。后来才改为连史纸铅印。商标定名:成义酒房为“双德牌”,荣和酒房为“麦穗牌”,恒兴酒房为“山鹰牌”。1952年统改为“工农牌”。1954年后,分为内销和外销两种商标:内销为“金轮牌”(又名“工农牌”),外销为“飞天牌”。文革时期曾一度改为“葵花牌”,旋又恢复“金轮牌”、“飞天牌”,一直沿用至今。  

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盐入黔,促使茅台酿酒业的更加旺盛,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上专门酿制回沙酱香茅台酒的烧房已有20余家,其时最著名的当数“偈盛酒号”和“大和烧房”。到1840年,茅台地域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创下中国酿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产范围,“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成为那一时代茅台忙碌气象的历史写照。

1953年,贵州省对三家烧房进行收归国有,恒兴烧房(最大的烧房)作为官僚资本没收,原因是和国民政府、何辑五合开了贵州银行,给予荣和烧房400大洋,给予成义烧房120个大洋,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政府随即调入得力干部,投入大批资金扩展生产范围。

国运兴,国酒兴,当年为红军疗伤洗尘的茅台酒终于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喜酒”。

茅台地域特别的气象、水质,独具匠心的酿酒工艺,早为古人所知并加于总结。清道光年间的《遵义府志》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这段记录,精确地描写了当年茅台酒的品牌、酒质、制造工艺及生产范围。

茅台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奇特工艺,这是茅台酒作风奇特、品德优良的主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加生沙(生粮)、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协调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体生产进程近五年之久。

原料准备名词解释:【下沙】在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把高粱原料称为沙。 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粱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

大曲要求酱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的,由于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原料粉碎又较粗,故大曲粉碎越细越好,有利糖化发酵。

品茅台酒,有三式,一为抿、二为咂、三为呵。三式要丝丝入扣,从容而浑然一体,用心、凝神而又轻松愉快,充分调动味觉、嗅觉神经,去捕捉、体味、感悟每一个酒分子香味,组成一个完美的品酒程序,从而获得综合的美感享受。

抿,是将酒杯送到唇边,轻巧地、缓缓地呷一小口,在嘴里细细抿品。

咂,是轻咂嘴巴,于慢慢品评中将酒咽下,自然发出咂或嗒之声。

呵,是在咂的基础上迅速哈气,让酒气从鼻腔喷香而出。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著名蒸馏酒之一,誉称国酒,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产于中国贵州茅台镇,以本地优质糯高梁、小麦、水为原料。相传,汉高祖刘邦饮过枸酱酒后赞不绝口。汉武帝刘彻饮之盛赞“甘美之”。曾写下“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佳词名句的北宋大诗人黄庭坚,饮之则叹曰“殊可饮”。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七经仁怀,畅饮茅台酒之后更是写下“万顷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赤虺托起擎天柱,饮尽长江水倒流”的千古名句。翼王虽然兵败大渡河,但他诗中隐喻赤虺托起的“擎天柱”,是否使人隐隐感悟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百年之后将会成为中国的“国酒”?

 

是中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是酿造者以神奇的智慧,提高粱之精,取小麦之魂,采天地之灵气,捕捉特殊环境里不可替代的微生物发酵、揉合、升华而耸起的酒文化丰碑。茅台酒源远流长,据史载,早在公元前135年,古属地茅台镇就酿出了使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盛名于世。

 

【红军与荣和的故事】

1935年3月16日,红军攻占茅台。为了保护遐迩闻名的茅台酒生产作坊不受损失,军委政治部分别在茅台镇上生产茅台酒最多的成义、荣和、恒兴三家酒坊门口贴上布告:“民族工商业应鼓励发展,属于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巴拿马大赛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甑、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全体将士切切遵照。”从这张通告中可以看出红军对民族工业、对知名产品的高度重视。

为了欢迎红军,当地群众捧出茅台酒。茅台酒好,当时红军的很多高级领导人都知道。红军工兵连长王跃南回忆说,他与毛泽东的警卫员陈奉昌从酒坊买酒回来,正巧碰上毛泽东同志,毛泽东问,你们提的么子?陈奉昌回答,买的酒,驱驱疲劳擦擦腿。毛泽东笑着说:“茅台是出名酒的地方,不过,用这酒擦脚太可惜了!”

然而,对于当时的红军队伍来说,茅台酒恢复疲劳的功能和治病疗伤作用更是终生难忘。据参加过长征的我军第一位女将军李贞后来回忆:“1935年3月,我们长征到贵州仁怀县茅台镇。由于长途劳累和暂时甩掉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大家都希望能轻松一下。

著名作家成仿吾在其《长征回忆录》中写道:“因军情紧急,不敢多饮,主要用来擦脚,恢复行路的疲劳。而茅台酒擦脚确有奇效,大家莫不称赞。”  

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中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上一篇:喝高度白酒,到底能不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这下全清楚了
下一篇::没有了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新文章

门文章